牙怎么读_牙是什么意思_牙字词语|成语

发音/读音: [ yá ]

偏旁/部首: 笔画总数: 4 繁体字: 字型结构:单一结构

牙 [发音:yá,ya,ya2]

1.人和高等动物咬切、咀嚼食物的器官,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。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,分为切牙、尖牙、前磨牙、磨牙。通称牙齿,也叫齿。
2.特指象牙:~筷。~章。~雕。
3.形状像牙齿的东西:~子。
4.姓。
5.牙子2:~行。

来源于新华字典·百度汉语

汉字

字形拆解/相关派生汉字
  • 系列#2138():
  • 说文解字
    牡齒也。象上下相錯之形。凡牙之屬皆从牙。

    ——《说文解字

    康熙字典
    〔古文〕𤘈《唐韻》五加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加切,𠀤音芽。齒也。《說文》牡齒也。象上下相錯之形。《易·大畜》豶豕之牙。

    又《戰國策》投之一骨。輕起相牙。《註》以牙相噬。

    又《詩·周頌》設業設虡,崇牙樹羽。《疏》栒之上刻爲崇牙。以鋸齒捷業然,故謂之業牙,卽業之上齒也。《禮·明堂位》殷之崇牙。

    又《禮·玉藻》佩玉有衝牙。《疏》其形似牙也。

    又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牙璋以起軍旅,以治兵守。《註》牙璋,瑑以爲牙,牙齒兵象,故以牙璋發兵。

    又《集韻》旗名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牙旗𦆯紛。《註》古者天子出,建大牙旗,竿上以象牙飾之。

    又《韻會》立于帳前,謂之牙門。《後漢·公孫瓚傳》拔其牙門。

    又《史記·東方朔傳》遠方當來歸義,而騶牙先見,其齒前後若一,齊等無牙,故謂之騶牙。

    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周大司徒君牙之後。

    又與芽通。《前漢·金日磾傳》霍氏有事萌牙。《註》師古曰:萌牙者,言始有端緒,若草之始生。

    又《集韻》語下切,音雅。車罔。

    又《集韻》魚駕切《韻會》五駕切,𠀤音訝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》牙也者,以爲固抱也。《註》牙讀如訝。謂輪輮也。《疏》訝,迎也。此車牙亦輮之,使兩頭相迎,故讀從之。

    又《唐韻正》古音吾。《詩·小雅》祈父,予王之爪牙。胡轉予于恤,靡所止居。

    又《唐韻正》與虞吾𠀤通。《詩·召南》吁嗟乎騶虞。《山海經》《墨子》𠀤作騶吾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作騶牙。

    又叶五紅切。《詩·小雅》誰謂鼠無牙,何以穿我墉。

    又叶音峨。《晉京洛童謠》遙望晉國何嵯峨,千歲髑髏生齒牙。

    ——《康熙字典


    字源

    甲骨文有“齿”但形似牙者疑指“象牙”即大齿[1]。按出土战国楚简“牙”、“𤘈”与《汗简》收录吻合[2][3],《说文》古文“𤘈”字形乃“上互下臼”[4],楚简则“上牙下臼”[5],且上博楚简〈郑子家丧〉甲本“與”对照乙本为“牙”(即“与”,郭店楚简亦同)等,在在印证“”、“”从“牙”出。[6][7]
    古代字体(
    西周 说文解字
    (于汉朝编纂)
    《六书通》
    (于明朝编纂)
    金文 小篆 传抄古文字
         

    笔顺

    笔顺
    File:牙-bw.png

    参考

    编码

    汉语

    读音

    上古音(白一平-沙加尔系统,2011年)

     查阅自网址:,查阅日期 2012-12-04。

    现代北京音(汉语拼音)中古音构拟上古音英义
    ngæ/*m-ɢˁ‹r›a/tooth


    注解:ngāi - synaeresis of 牙齒 used alone or in some compounds。
    注解
    • gê/gêe - 白 (“tooth;
    • fang;
    • ivory;
    • broker”);
    • gâ - 文 (“screw thread”)。
  • 吴语
  • 湘语

    • 各地读音
    语言 地区
    标准汉语 北京 /ia³⁵/ 哈尔滨 /ia²⁴/ 天津 /iɑ⁴⁵/ 济南 /ia⁴²/ 青岛 /ia⁴²/ 郑州 /ia⁴²/ 西安 /nia²⁴/ 西宁 /ia²⁴/ 银川 /ia⁵³/ 兰州 /ia⁵³/ 乌鲁木齐 /ia⁵¹/ 武汉 /ia²¹³/ 成都 /ia³¹/ 贵阳 /ia²¹/ 昆明 /ia̠³¹/ 南京 /iɑ²⁴/ 合肥 /ia⁵⁵/ 晋语 太原 /nia¹¹/
    /ia¹¹/
    平遥 /ȵiɑ¹³/ 呼和浩特 /ia³¹/ 吴语 上海 /ŋa²³/
    /ɦia²³/
    苏州 /ŋɑ¹³/ 杭州 /ɦiɑ²¹³/ 温州 /ŋo³¹/ 徽语 歙县 /ŋa⁴⁴/ 屯溪 /ŋɔ⁴⁴/ 湘语 长沙 /ia¹³/
    /ŋa¹³/
    湘潭 /ŋɒ¹²/ 赣语 南昌 /ŋɑ⁴⁵/ 客家语 梅县 /ŋa¹¹/ 桃源 /ŋɑ¹¹/ 粤语 广州 /ŋa²¹/ 南宁 /ŋa²¹/ 香港 /ŋa²¹/ 闽语 厦门 (闽南) /ga³⁵/
    /ge³⁵/
    福州 (闽东) /ŋa⁵³/ 建瓯 (闽北) /ŋa³³/ 汕头 (闽南) /ŋẽ⁵⁵/ 海口 (闽南) /za³¹/
    /ŋɛ³¹/

    翻译

    翻译

    组词

    见:附录:汉语词汇索引/牙

    日语

    读音

    朝鲜语

    读音

    音读 (a)

    越南语

    读音

    出处

    1. 《古文字诂林 第二册》, 上海教育出版社, 2000-12-01
    2. 中华语文知识库 - 汉字源流:牙
    3. 《汗简》今本牙部脱佚,仅见于目录补,依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校补:
      • 汗简注释[1], 五南图书, 2005, ISBN 978-986-7743-90-9, 页72, 117
      • 《古文四声韵·卷二·下平声·十麻》:牙
    4. 《说文解字系传》:牙部,较大徐本、段注本更接近“互”形,底下一横可有可无,同战国楚简写法。
    5. 新出楚简试论[2], 五南图书, 2001, ISBN 978-957-0414-59-2, 页84
    6. 汉语多功能字库:牙
    7. 赵玉芬. 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(七)》〈郑子家丧〉、〈君人者何必安哉〉研究.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. 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