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 +占 是什么字_鮎怎么读_鮎是什么意思_鮎字词语|成语

发音/读音: [ nián ]

偏旁/部首: 笔画总数: 16 字型结构:左右结构 汉字组成: 魚 + 占

鮎 [发音:nián,nian,nian2]

见“鲇”。

来源于新华字典·百度汉语

汉字

字形拆解/相关派生汉字
  • 系列#2478():
  • 说文解字
    𩷑也。从魚占聲。

    ——《说文解字

    康熙字典
    鮎,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奴兼切,音拈。《說文》鯷也。《爾雅·釋魚註》鮎別名鯷,江東通呼鮎爲鮧。《本草圖經》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。周益公記:宜興洞有四足鮎。宋乾道六年,行都北關有鮎魚,色黑,腹下出人手於兩旁,各具五指,此魚妖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尼占切,音黏。義同。

    𩷑,《說文》鰋本字。
    鰋,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幰切《集韻》隱幰切,𠀤音偃。《爾雅·釋魚》鰋。《註》今鰋額白魚。《詩·小雅》魚麗于罶,鰋鯉。《正字通》一說鰋身圓白額,性好偃,腹平著地,故名。○按《說文》本作𩷑。鮀也,鮀鮎也。《詩·小雅》毛傳:鰋,鮎也。《六書故》曰:《爾雅》鯉鱣鰋鮎鯊鮀,各舉六物。讀者以鱣釋鯉,鮎釋鰋,鮀釋鯊。毛氏、《說文》皆蹈此誤,𠀤以鰋爲鮎。《說文》又幷以鮀爲鮎。尤非。

    鮀,《唐韻》徒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唐何切,𠀤音駝。《爾雅·釋魚》鯊鮀。《註》今吹沙小魚,體圓而有點文。《正字通》鮀卽小沙魚別名,說文以鮀爲鮎,以鰋爲鮀,𠀤非。詳後鰋字註。又《本草圖經》鮀魚生湖畔土窟中,形似守宮而大,長丈餘,背尾俱有鱗甲。

    ——《康熙字典

    参考

    字辨

    汉语中,“鲇”同“鲶”。《说文解字》即收录“鲇”,大徐本小篆字形乃“鮕”、段注本则“鮎”。“鲶”未见于以往典籍,但因清末民初日本强势文化及台湾曾受日本统治影响而采纳,过去中国大陆简化字也曾收录[2];台湾制定BIG5码时未加考据只纳入“鲶”,教育部亦将其列为正字。“鲶”,据日本方面考证,最早出自中国南北朝典籍《食经》[3]
    日语中,“鮎”被本土化指“香鱼[4],附会《日本书纪》记载神功皇后亲征新罗前钓鱼占卜,以勾针为钩、衣线为钓线、饭粒为饵,结果钓得细鳞鱼(香鱼)兆胜的事迹;原义另由“鯰”表示。

    编码

    汉语

    读音

    翻译

    翻译
    • 英语:sheatfish

    日语

    读音

    朝鲜语

    读音

    音读 (cem)

    异体字

    :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,请安装Unicode扩展字形档。)

    出处

    1. “鮕 - 教育部《异体字字典》”, (请提供作品标题)[1], 访问于2015-10-04, 存档自原始网页2004-11-08
    2. 王正 (2011-05), ““鲇鱼”是不是“鲶鱼”?——“鲇”与“鲶”异体混乱现象亟待规范”, 语文建设通讯第97期[2],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, 存档自原始网页2012-03-08
    3. 和名类聚抄(元和古活字那波道圆本)》;真名真魚字典8画:鯰。可能是《食经》流传日本时的俗字
    4. 姚德怀 (2011-05), “鲶鱼?鲇鱼?//鱼?”, 语文建设通讯第97期[3],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, 存档自原始网页2012-03-08